著力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依法能動履職 奮力打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賈宇
優化營商環境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協同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使命。根據上一輪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報告,上海在司法時間、成本等方面均好于經合組織高收入經濟體的平均水平,“司法程序質量指數”位居全球城市前列。在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上海法院“解決商業糾紛耗時”和“破產法律框架質量指數”兩項指標均獲得滿分,成為“國內最佳實踐”。
一是加大產權保護力度,著力打造安心穩定的創業創新環境。產權制度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上海法院堅持立體化產權保護,聚焦企業家關切,制定實施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31條舉措,從財產權利、自主經營權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堅持多維度保護知識產權,出臺護航新質生產力司法意見,加強重點產業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在全國率先建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專家咨詢制度,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深化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國際知識產權糾紛解決優選地。
二是促進公平誠信經營,保持“解決商業糾紛”優勢。解決商業糾紛是上海參與世行營商環境評估的傳統優勢項目。近年來,上海法院多措并舉,持續優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提升經營主體的滿意度。加快商事案件辦理效率,在全國首創訴訟文書送達地址告知承諾、民商事裁判生效信息即時推送等機制,加強庭審、鑒定、執行等重點環節的程序管控。2023年一審商事案件審理期限縮短10.8%,鑒定評估用時縮短20.7%。積極推進涉外法治工作,在全國率先推出涉外商事糾紛一站式解紛、“臨時仲裁”司法審查規則等機制,為中外當事人提供更加多元、專業、高效的司法服務。推出全國首部涉外司法專題片《老外講故事·法治化營商環境》,生動展示上海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成效。
三是深化破產審判改革,提升“辦理破產”質效水平。破產審判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上海法院持續優化破產辦理機制,充分釋放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浦東“立法試驗田”的改革效能,在全國率先推動把中小微企業破產保護等機制納入地方性法規。加強破產辦理府院聯動,會同17家單位聯合推出重整企業信用修復等提升破產辦理便利度的35項措施,有效發揮破產“及時出清”和“重整救治”功能。提高破產案件辦理質效,在全國率先探索企業破產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實行破產財產“先處置、后解封”新機制,優化破產案件集中管轄,推進破產案件集約化、專業化審理。
四是加強數字法院建設,發揮數字賦能營商環境建設實效。2023年以來,上海法院大力推進數字法院建設,研發覆蓋立案、審判、執行、訴訟服務、社會治理各個領域的場景模型,對內輔助法官精準識別案件事實、促進適法統一、避免裁判差錯,對外提升訴訟服務和社會治理效能。經過探索實踐,上海數字法院已形成“數助辦案、數助監督、數助便民、數助治理、數助政務”五大核心板塊,在提升審判質效、方便群眾訴訟、助力社會治理等方面成效持續顯現。數字改革賦能法治化營商環境是數字法院“數助治理”板塊的重要內容。上海法院通過深入挖掘司法數據的價值,發現隱藏在案件中的社會治理問題,運用大數據共享推送和大數據分析報告機制,發揮法院在深化訴源治理、防范化解風險、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作用。截至目前,上海法院運用數字化手段,深入分析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堵點難點問題,有效推進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企業破產欠薪保障金墊付不及時、預付卡監督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的解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評估專家對上海法院通過數字化方式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
做實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管理
遵循司法規律 做實審判管理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李占國
近年來,浙江法院認真貫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部署,緊扣“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遵循司法規律,強化數字賦能,狠抓審判管理提質增效。今年上半年,最高人民法院26項審判質量管理指標中,浙江法院有12項位居全國前五,設有合理區間的20項指標中,有19項優于或處于區間。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審判管理組織領導水平。一是強化擔當意識。浙江法院深刻認識“加強審判管理是各級法院黨組的重大責任、院長是第一責任人,不抓審判管理就是失職”,深刻認識“上級法院對下協管也是管,不抓審判管理就是缺位”。充分發揮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的領導作用,加大對全省法院政治建設、班子建設、業務建設和隊伍建設的協管力度,強化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管理、指導和監督責任,努力做到敢抓敢管、真管嚴管、常管長嚴。二是強化院庭長監管。嚴格落實閱核制,依托浙江法院辦案辦公平臺上線閱核模塊,初步實現文書簽發前自動提醒、在線閱核、全程留痕的閉環管理。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閱核結案案件上訴率明顯低于同期案件平均上訴率。三是強化審級監督。創新二審、再審隨案評查機制,由二審、再審案件承辦法官在辦案過程中對原審進行全面評查,累計隨案評查156771件,促進提升一審質量。
二、堅持系統觀念,提升審判管理規范化水平。一是完善審判管理制度體系。以完善制度、創新機制、狠抓落實為著力點,出臺《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審判權力制約監督體系的意見》等十余份規范性文件,打造覆蓋立、審、執全流程,事前、事中、事后全要素的監督管理閉環,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審判權力與責任的平衡、放權與監督的結合、公正與效率的統一。二是完善審判管理指標體系。在最高人民法院審判質量管理指標體系基礎上,結合實際修訂《浙江法院案件質量綜合指數指標體系》,對于不同層級、不同地區、不同體量的法院,實行差異化管理,提升審判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樹立正確政績觀,反對過度追求指標優化,針對優勢、劣勢指標分別制定區間標準,確保各項工作均衡發展。建立失真異常數據監測預警、函詢督導機制,堅決防止“反管理”現象。三是完善審判管理智管體系。以“浙江全域數字法院”改革為牽引,注重數字賦能,完善以辦案節點為依托的自動化監管機制,優化節點監控、風險提示、瑕疵預警等功能,實現庭審情況智能巡查、案件審限自動提醒、長期未結案自動督辦、執行查控自動進行、訴訟退費自動發放。推進辦案智能輔助監管,優化案件數據自動分析、深度學習、綜合應用功能,全省法院文書智能送達成功率達95%以上,累計發送“類案智推”80.8萬份,發送“案件偏離度分析”2143件。
三、貫通評“案”與考“人”,提升審判管理精準化水平。一是常態化查案問責。連續6年組織開展司法質量監督大檢查,重點將改判發回、信訪申訴、執行終本、律師差評等案件納入評查范圍,根據評查結果,嚴格責任追究。累計評查各類案件7.8萬余件,倒逼規范辦案行為,提升辦案質量。二是具體化抓點促治。重點抓落后地區、落后法院、落后部門、落后個人的整改提升,以點帶面,補強薄弱,帶動整體。針對某法院長期未結案突出問題,省高院開展專項督察,對問責情況通報全省,全省法院認真汲取教訓,對面上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長期未結案持續下降。截至今年6月,浙江超12個月未結案件占比連續3年10個月保持在“低于0.5%”的合理區間。三是動態化查人管案。落實“一案雙查”“責任倒查”,及時查處辦案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糾偏正向、督導整改。針對一裁判文書差錯事件,省高院黨組組織進行全面調查,根據查明的事實,責令該院依紀依法進行問責,對全省法院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深入查擺事件背后審判管理問題,開展文書質量專項整治,壓實院庭長監督管理責任,進一步提升審判質效。
以高效府院聯動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把握“聯”“動”“效”持續推進府院聯動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霍敏
2023年以來,山東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最高人民法院監督指導下,把握“聯”“動”“效”三個關鍵,持續推進府院聯動工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智慧和力量。
一、以“聯”為基礎,推動上下一體聯動。近年來,山東法院踐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有效銜接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動建立常態化府院聯動機制。一是高站位謀劃“聯”。全省法院將建立府院聯動機制作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檢驗,作為促進發展、推進社會治理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和手段,以高政治站位報請省委,得到省委全力支持。及時總結宣傳法院與相關行政部門在破產處置、法治政府建設、訴源治理等8個領域,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共享信息資源、會商等方式,辦理了一些有影響的案件,以實際成效凝聚共識,為建立常態化府院聯動機制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高規格部署“聯”。2023年11月27日,省政府、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召開全省府院聯動第一次協調會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等30余個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市、縣(市、區)參照省級范圍同步在線參會。三是高標準推進“聯”。在省級示范帶動下,全省16個地市中的15個地市、129個縣(市、區)的政府和法院召開府院聯動工作會議,常態化府院聯動機制在全省落地生根、走深走實。
二、以“動”為核心,深化重點領域聯動。府院聯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近年來,山東法院聚焦重點領域,促進府院良性互動、優勢互補、效能疊加,為經濟社會發展通堵點、消痛點、解難點。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方面。增強底線思維,制定進一步加強風險隱患預警工作的意見,形成“會商研判—協同處置—促推治理”的工作方法。在協助執行“蜜胺”案時,我們全面分析案件潛在的重大風險,及時向省委匯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態度鮮明,支持法院依法辦理。在省國資委和地方黨委政府的積極配合、全程參與下,案件最終達成和解,執行和后續訴訟一并圓滿解決。省國資委還以案為鑒,召開專題會議,要求省屬企業建立總法律顧問制度,實現了通過個案辦理促推行業和社會治理的效果。二是破產審判方面。深化破產處置府院聯動,建立“雙層制”運行模式,即重大事項發揮黨委政府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一般事項如土地調規、稅收減免、信用修復等問題,交由同級政府負責,由同級政府協調相關職能部門一攬子解決。2023年以來,山東法院共審結各類破產案件2800件,盤活存量資產1150億元。三是行政審判方面。山東法院立足訴前、訴中、訴后“全鏈條”,做實府院聯動,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訴前堅持“抓前端、治未病”,建立行政爭議審前和解機制,2023年以來委派和解成功率32%;訴中著力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出庭應訴率保持在99.5%以上;訴后通過發布行政審判白皮書、向有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等方式,促進依法行政。
三、以“效”為目標,實現統籌有序聯動。提升府院聯動效能,必須用制度作保障、以機制來支撐。我們更加注重整體謀劃,不斷健全完善制度機制,推動府院聯動工作規范化、科學化、高效化運行。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府院聯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專項工作小組,抓好總體部署、協調保障。推動省政府出臺《關于建立縣級以上府院聯動聯席會議制度的意見》,提升府院聯動機制效能。二是強化日常聯絡。建立府院日常溝通聯絡機制,協調省高院相關庭室與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開展業務聯動,共同研究解決問題。三是強化工作落實。制定年度府院聯動36項重點任務清單,將推進落實情況納入考核,確保府院聯動工作取得實效?;I備舉辦府院聯動精品案例講評會,已選定11件典型案例,生動展現府院聯動的工作成效。
依法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
堅持首善標準 有力支撐和服務首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寇昉
北京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為首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司法支撐和服務。
一、加強對關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萍紕撔率前l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北京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多、類型全,是全國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專屬管轄法院。一是通過司法裁判激勵創新創造。堅持以是否有利于激勵創新投入、保護創新行為、促進成果轉化為標準,妥善審結我國首例藥品專利鏈接訴訟案等典型案件。二是破解技術類案件事實查明難題。創新完善技術調查官管理辦法,創設“院士領航”專家智庫體系,指派技術調查官參與3771件案件技術事實查明工作。三是用足用好懲罰性賠償。堅持知識產權市場價值導向,2023年在26件侵害知識產權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多起案件判賠數額超過1000萬元。四是通過案件繁簡分流將審判資源更多集中到關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上。對相對簡單的商標案件建立速裁機制,對芯片等重點領域技術類案件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專題調研、專班審理、專家指導、專才培養”辦案模式,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重要專利一審案件平均審判周期壓縮到140天,審理效率全球領先。
二、發揮司法裁判規則引領作用,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北京數字經濟競爭力居全球前列,2023年北京法院審結涉數字經濟案件15794件。一是推動完善數據確權規則。在涉“AI文生圖”著作權糾紛案中,探索明確“AI繪畫”新型智力成果的法律地位。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合作,促進了北京市數據結構性分置產權制度的確立和首批數據資產登記證書頒發。二是推動數據規范流通使用。在涉“刷寶APP”不正當競爭糾紛、涉AI換臉網絡侵權責任等案件中,努力促進形成數據可信流通體系,亮明兼顧促進數據規范使用、引導技術向善的司法態度。
三、提升涉外審判工作水平,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近三年北京法院審理涉外案件2.6萬件,積極為北京打造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提升涉外審判公信力。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加大國際條約和慣例適用力度,與中國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研究中心建立域外法查明合作機制,聯合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域外金融法律查明平臺建設。二是服務擴大對外開放。北京國際商事法庭審結涉“一帶一路”商事案件531件,結案標的總額77.7億元。積極推進金融審判機制創新,上線運行全國首個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三是營造國際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迭代推出從1.0到6.0版優化營商法治環境改革舉措,積極參與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重大國際活動,充分展示我國大力保護知識產權、擴大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
四、健全審判機制,打造與保護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司法人才隊伍。一是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訴源治理。堅持“抓前端、治未病”,協同國家知識產權局推動在先權利狀態不穩定案件源頭治理,與市版權局、首都版權協會共建“e版權訴源共治體系”。在涉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商業秘密侵權案中,向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提出司法建議,為建設數據“監管沙盒”等創新機制提供有益參考。二是創新“法護創新”巡回審判機制。完善“三城一區”全覆蓋巡回審判格局,設立巡回法庭8個,開展巡回審判、普法宣傳等活動200余場。三是堅持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掛牌設立知識產權、互聯網、涉外商事等特色審判人才高地,與首都九大院校合作加強人才培養。全市法院現有知識產權法官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位的占78%,入選全國年度十大案件、人民法院案例庫的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在全國領先。
以薄弱基層院“脫薄”牽引基層基礎建設
實施“強基工程” 夯實發展根基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鄭青
近年來,遼寧法院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及最高人民法院強基工作要求,深入實施“強基工程”,推動基層法院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謀劃實施“強基工程”。2021年,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提出“以審判質效為中心,系統抓強基工作”思路,于2022年啟動為期三年的“強基工程”。一是體系化謀劃內容。制定“一意見兩辦法一制度”,既從總體上明確了政治、業務建設等9方面44項任務,又對“審判質效”“薄弱法院”“人民法庭”等作出重點安排。二是體系化組織協調。三級法院專班推進,上下貫通下好“一盤棋”。積極爭取黨委、人大、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形成共破難題“一股勁”。三是體系化推動實施。樹立工程意識,每年都制定施工表路線圖持續推動、定期監督考評,確保各項任務有序推進。
二、突出三個重點,以點帶面推動強基固本。首先,緊盯案件質效攻堅突破,利用大數據貫通實施一體化、精細化閉環管理。一是用好審判質效管理平臺“體檢”機制,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指標體系,開發可視化質效管理平臺,對劣于區間及處于區間邊緣指標實時標識提醒。二是用好大數據分析研判會商機制,基層法院每月召開大數據分析研判會,圍繞“案-件比”牛鼻子,針對“問題”指標打開穿透分析。三是用好審判質效面對面評議機制,上下級法院每季度面對面評議累計771次,以評議幫助解決問題。四是用好院庭長閱核機制,全面開展分層分級監管、剛性彈性結合的院庭長閱核工作,閱核案件上訴率低于全省平均上訴率1.55個百分點。通過狠抓基層質效,推動全省法院主要指標連續十個季度同比向好。
其次,緊盯相對薄弱法院攻堅突破。今年以來,在四級法院聯動、黨委政府支持下,遼寧法院脫薄工作起勢有力。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傾力幫扶。相關領導和單位先后7次赴遼寧對3家全國相對薄弱基層法院開展調研督導,與當地黨委政府和法院干警深入交流,指導開展脫薄工作。二是三級法院貫通推進。建立深度調研等“四項任務”和對口幫扶等“八項機制”,高院、中院院領導在深入薄弱法院蹲點調研中與當地黨政主要領導和法院干警共商脫薄之策。三是內外聯動協力攻堅。為薄弱法院補齊配強32名班子成員,下派17名法官到薄弱法院掛職任職,爭取建設保障資金3360萬元,解決了困擾遼寧省撫順縣人民法院(全國薄弱法院之一)十余年的進院無路、水質不佳等難題。
最后,緊盯人民法庭建設攻堅突破。打通強基工作“最后一公里”。一是優化職能布局。對297個人民法庭優化布局,建立覆蓋城鄉的服務網絡,滿足群眾對“家門口人民法院”的期待。二是集中開展“五化”建設活動。開展基礎設施標準化、訴訟服務便民化等“五化”建設,203個法庭提前實現“五化”,引領全省人民法庭工作整體邁上新臺階。三是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做實指導人民調解法定職能,主動融入“四所一庭”聯動機制,指導化解糾紛63.36萬件。
三、積極爭取支持,多元聯動破解發展難題。緊緊依靠黨委領導,爭取人大監督、政府支持。一是推動以有力監督強化基層基礎建設。省人大常委會連續三年把法院強基工作列入監督計劃,專門出臺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決議,以地方立法性文件全面保障法院強基建設。二是推動破解審判執行難題。省委辦公廳出臺關于狠抓調解化訪的意見,在人員、經費等方面給予保障。省紀委、省委依法治省辦等部門聯合出臺《行政機關依法履行法院生效裁判若干規定》,支持法院執行工作。省委組織部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納入考核,實現“告官可見官”加快向“出庭又出聲”轉變。三是推動加強基層人財物保障。爭取省委一次性釋放537個政法專項編制,科學分配給人案矛盾突出的60個基層法院。同時,爭取保障資金6.55億元用于基層裝備建設。
以能動履職促推訴源治理
黨委領導多元共治 促推構建訴源治理大格局
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韓德洋
2023年以來,陜西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法院推動、社會參與、法治保障”的訴源治理大格局,全省法院新收案件連續十年速增態勢得到徹底扭轉。2023年全省一審民事、行政案件同比分別下降7.15%、9.73%,降幅分列全國第二、第一位;今年上半年一審民事、行政案件同比分別下降16.86%、13.30%,降幅分列全國第三、第八位。
依靠黨的領導政治優勢,凝聚訴源治理合力。陜西法院努力把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轉化為訴源治理的效能優勢。一是健全訴源治理組織體系。研究制定并提請省委平安陜西建設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加強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的實施意見》,把訴源治理列為加強社會治理的重點內容。二是完善訴源治理考核機制。報請省委將“萬人起訴率”指標納入全省平安建設考核體系,實現考核對象從法院向各級黨委政府的轉變,壓實訴源治理的主體責任。三是強化訴源治理監督力度。專題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全省訴源治理工作情況,推動全省各級各部門各行業領域種好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責任田”,形成訴源治理的廣泛共識和強大合力。
強化政府支持關鍵作用,做實多元共治之舉。陜西法院全面加強與地方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構建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聯動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體系。一是針對訴訟數量較多的糾紛類型,會同省級部門單位建立類型化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機制,其中與省住建廳協同化解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矛盾糾紛的經驗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和推廣。二是探索構建行政復議先行處理行政爭議機制,強化行政機關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三是協調省政府將“司法建議按期辦復率100%”列為《陜西省關于進一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若干措施》之一,促推被建議單位自覺落實司法建議,做實矛盾糾紛前端治理。
扛起法院推動職責擔當,確保訴源治理成效。陜西法院堅持案件辦理與訴源治理并重,連續兩年把訴源治理列為“八項重點工作”之首。一是建立訴情信息分析報送機制。印發《關于向黨委政法委報送訴情信息工作的通知》,為各級黨委加強社會治理提供參考。二是促推綜治中心實質化運行。全省法院331個訴訟服務團隊入駐各級綜治中心,與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法律咨詢、心理服務等力量,協力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三是強化司法建議職能。2023年以來,先后向有關部門制發司法建議1741件,促推相關部門堵塞漏洞、完善治理。四是創新糾紛化解方式。會同金融監管部門開展“金融不良債權核銷預查證明”試點工作,今年上半年金融糾紛訴訟量同比下降23.11%。
激發社會參與廣泛活力,織密訴源治理網絡。陜西法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廣泛吸納各類調解組織參與訴源治理。一是會同省司法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調解工作的意見》,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大調解格局。二是全面深化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同步采取旁聽審判、業務培訓、案例指導等方式,促推各類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釋放效能。
夯實法治保障重要基石,提升訴源治理水平。陜西法院始終堅持在法治軌道上促推訴源治理。一是積極支持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行政管理權,支持仲裁、公證機構化解糾紛,今年上半年依法辦理非訴執行案件1.07萬件,同步反饋不予執行的原因及工作建議,促推行政執法、仲裁、公證工作規范運行。二是建立司法確認線上對接平臺,推動非訴調解與司法確認無縫銜接,使相關糾紛化解在訴訟之外、約束在法律之內。三是堅持“誰執法、誰普法”,選取典型案件巡回審判、以案講法,引導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收到了“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