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義,國之基址。公正司法事關人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公平正義,事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這是司法“安全感”不斷增強的十年——
人民法院堅持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并重,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嚴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堅決守住防范冤錯案件的底線。
這是司法“獲得感”持續累積的十年——
司法改革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新的司法管理體制、司法權力運行機制逐步形成,公平正義成為新時代的鮮亮底色。
這是司法“幸福感”日益提升的十年——
“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互聯網司法模式日漸成熟,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讓公平正義可觸可感。
……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一系列具有標志性的政法改革舉措落地生根,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增強。
緊握法律之尺,牢牢守住司法公正生命線
一枚樸素的法槌靜靜躺在中國法院博物館的展廳中。
2016年12月2日,這枚法槌曾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敲響。延宕20余年,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法庭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聶樹斌無罪。
這份判決書也被中國法院博物館永久收藏,映照著人民法院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堅定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置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開啟了中國人權法治化建設的新時代。
2014年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會議上指出,“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p>
每一次正義的昭彰,總能撥動人們心弦,引發強烈共鳴——
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張文中案、張氏叔侄案、王力軍收購玉米案……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歷史形成的冤錯案件相繼得到糾正,彰顯人民法院依法糾錯的堅決態度。
一系列頂層設計,織密公平正義的制度機制體系——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重大決策,要讓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
《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等文件相繼出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司法制度不斷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得到有效加強。
一系列制度規范相繼出臺,筑牢防范冤假錯案的程序防線——
“兩高三部”出臺《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庭前會議、排除非法證據、法庭調查“三項規程”,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等,強化證據裁判原則,細化審理程序,使冤錯案件防范和糾正機制更加嚴密可靠有效。
……
十年來,人民法院對公平正義的孜孜追求,永不停歇。法治中國建設的道路上,正義永不缺席。
高擎改革之旗,全面提升司法質效和公信力
如何消除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原因?2015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給出推進司法改革的關鍵一招——“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建立權責清晰、權責統一、監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審判責任體系,正是司法責任制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2017年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首批367名員額法官進行憲法宣誓。這標志著法官員額制改革在全國法院全面落實。
在法官員額制改革中,全國法院嚴格遵循遴選考核程序和入額條件,從原來21萬名法官中遴選產生12.8萬名員額法官,為后續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兩個“五年改革綱要”、130項改革任務、330多件改革文件……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人民法院在很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法官員額制改革全面實施——
法官“逢任必選”,85%以上法院人員向辦案一線集中,98%以上的案件裁判文書由獨任庭、合議庭直接簽發。分類科學、結構合理、分工明確、保障有力的司法人事制度基本建立。
法院組織體系不斷完善——
最高人民法院6個巡回法庭相繼掛牌,跨行政區劃法院、知識產權法院、互聯網法院、金融法院、自貿區法院設立,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逐步完善,優化、協同、高效的法院組織體系和機構職能體系基本形成。
訴訟制度改革不斷深化——
完成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推動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健全國家賠償制度,規范司法救助制度,立體化、多元化、精細化的訴訟制度體系日益完善。
……
經過十年不懈努力,以司法責任制為重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基本形成,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正在不斷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勇拓公開之維,讓正義在陽光下觸手可及
2017年5月27日,備受社會關注的于歡故意傷害上訴案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山東高院用微博全程直播此次庭審,數億網民得以“圍觀”庭審實況。
“于歡案被媒體報道后,朋友圈里傳什么的都有……微博直播讓謠言不僅止于智者,還止于公開!”一位受邀旁聽庭審的全國人大代表如是感慨。
重大案件的全程公開,贏得了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信任、對公正的信心。
打開“中國裁判文書網”,紅色主頁上不斷跳動的數字如同人民法院司法公開工作的“脈搏”。將裁判結果“曬”在陽光之下,彰顯著人民法院提升司法透明度的不懈努力。
從2013年開通至今,人民法院放在網上可供查詢的裁判文書已超過1.3億份,網站訪問總量超過900億次,用戶覆蓋21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讓公正“可視化”是信息時代賦予司法的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建成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出臺十余個司法公開規范性文件,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成為展示中國司法公正的重要窗口。
立案、審理、裁判、執行,各個節點全范圍公開——
不僅公開庭審過程、判決結果,也公開審判流程和生效判決執行情況;不僅公開判決的最終結果,也公開裁判理由;不僅向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公開,也向社會公開;不僅公開庭審信息,還公開司法政務等司法活動相關信息。
各種載體多種形式全渠道公開——
除了傳統媒體、政務網站、白皮書、新聞發布會等公開渠道,還有12368訴訟服務熱線、微博、微信、移動新聞客戶端、手機App等新媒體公開渠道,形成多樣化司法公開格局。到目前為止,中國庭審公開網累計直播案件超過2000萬件,觀看量超過500億人次,有的庭審累計觀看量突破千萬。
司法公開與訴訟服務全面對接——
建成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整合調解、立案、閱卷、送達、保全等訴訟服務功能,實現了司法服務“一網通辦、一站全辦”。僅需一部智能手機,“指尖上的正義”觸手可及。人民群眾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司法活動的相關信息,對于司法過程的參與、監督和評價,更加便捷高效。
以公開促公正,以公正贏公信。中國法院的司法公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成為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了解司法、接近司法、開展法律研究的重要平臺。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边@是人民法院的莊嚴承諾。
篤行致遠,砥礪前行。新征程上,人民法院必將矢志不渝、接續奮斗,不斷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精彩篇章。